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创用型”人才

期次:2017年第3期       查看:41

  30年来的办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坚持“立地顶天”
  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地方需求,强化校地合作,利用地方优质资源和条件,构建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瞄准行业与学科发展前端,引领行业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规划设计能力、鲜明的学科专长与地域特色、能够解决行业与地方现实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构建学科优势和地域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苏州经济发达,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特别是小城镇发展在国内有着重要的示范性作用;同时,苏州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氛围浓厚,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国内领先;再有,“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依托这三大地域优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学科在这几方面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围绕学科发展优势和地域特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设置了关于小城镇发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政策法规、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江南传统建筑等方面的系列课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经过近年来持续努力,各专业课程体系已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独树一帜。
  在课程体系上,建立了“设计基础”+“专项设计(主项+副项)+综合设计”循环的专业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始终突出“设计”核心地位,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围绕“设计”课程展开,并确保设计课五(四)年不断线。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按照各个年级的具体教学需要,从课题选择、案例研究等方面大量结合实际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进行。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互动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鼓励教师在立足教学、努力从事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能力。专业教师一方面结合地域特点,围绕专业建设取得了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8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省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3项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业教师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华夏建设科技奖和江苏省建设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18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大批的科研成果也更好地强化了科研对教学在地域特色方面的促进作用。
  理论与实践互通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除注重教师理论教学能力提高外,也非常注重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教师积极获取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发挥专业所长积极承接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工程实践项目。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编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类型项目,完成生产实践项目150余项,到帐金额6000万元,获得省部级、市厅级设计奖项10余项。通过各类型的实践项目,既锻炼了教师实际工作能力,也为设计教学、毕业设计选题提供了100%真题的保障。
  专职与兼职互补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增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办学活力,深化校企(政)合作,打造校企(政)互通、专兼互补的教师队伍,在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常年聘请了27名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全面参与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业课、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参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论证,参与第三方教学评价,指导各专业建设。
  践行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境内外联合培养 为了培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时吸收和了解国外教学的先进理念,各专业积极拓展与国外知名高校的联合培养与合作,开展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形成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3+1+1),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和台湾金门大学等联合开展国际大学生设计营等常态化的国际化的联合培养项目。
  校际联合培养 为了增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瞄准国内标杆专业,加强校际交流,各专业长期开展与国内知名大学的联合教学、联合培养,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开展以创新为目的的常态化设计类课程联合教学。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建筑类专业领先的地方高校联合首创了“全国建筑类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全国建筑类高校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迄今已分别举办6届和2届,每届联合设计作品均正式出版发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做法与成果在专指委获得高度赞誉,培育出了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校政联合培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与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合作共建了多个专业高端引领平台,如紧紧抓住苏州作为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院”、“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为专业教师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也给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带来了众多有价值的选题。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院现已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设计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专业与地方规划设计企业紧密合作,根据培养方案中不同教学阶段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不断地到企业进行教学目的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的实习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已建成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各类实践教育中心20多处。并与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3/4+1)。
  探索基于团队协同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为推进多样化、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班建制的组织方式,构建了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导师负责制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低年级“虚拟班”:低年级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混合编组,实行“共课共题共室”,组成跨专业“虚拟班”,是实验性教学方式和专题性教学方式的结合,增加师生之间、专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高年级“工作室”:高年级实行“课题核心、专业混编”,根据专业规格标准、社会需求以及导师的个人研究专长组织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内既按课题完成课程设计教学、又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也可结合教师科研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组建多专业校内外协同的教学团队 根据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构建的需要,按课题组建多专业协同、校内外结合的教学团队。
  跨专业教学团队:组织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主,建筑学、风景园林、人文地理、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协同的创新教学团队,以融合多学科知识,激发学生规划设计的创新思维。
  校内外教学团队:组织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业界专家协同指导的工程实践教学团队,针对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规划设计课题,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