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山塘街

期次:2016年第12期    作者:●汉语言文学16 彭文婕   查看:76




  最初邂逅山塘街,是抱着一丝感念的。都说“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我半信半疑,于是凭着脚步前去。
  “阊”,就是传说中的天门之意。阊门顺通天气,所在之处人丁兴旺、繁荣昌盛。越过这道古城西门,七里山塘,跃然在望。
  说是七里山塘,实则游客多聚集在几百米的景点开发区内。粉墙、黑瓦、褐色木雕,很典型的江南小楼的派头;石道、漆亭、手摇小船,俨然一副古香古色的街巷模样。街道两旁皆是商铺,游客众多,几乎不用招呼,凡有些许特色的都会成为香饽饽。有一些是江南的古镇水乡都会沿街卖的,卖糖画的、姜糖的、糕点的,还有很多奶茶甜品店夹杂着。各式的弹唱店铺,穿用的小玩意儿不胜枚举,全部修缮得文艺范十足,比起那些半露天的毛乎乎的小铺更富有吸引力,可见人们下了好一番功夫。
  山塘,是大家叫惯了的说法,其实从老一辈的口中还能听到它的另一个名字———“白公堤”。当时的河流并不似今日含蓄温婉,当它张牙舞爪之时,免不了一场吞噬杀伐。所以,对于黎民百姓来说,当诗人白居易提溜着这只猛兽的脑袋之时,简直是历史书卷上的一道神来之笔。沿河筑堤,总是一个人类工程史上尴尬的命题,既不算顺其自然,又不能称之为人定胜天。那么,和谐之道又该做何解?
  沿着河走着便能到达虎丘,七里山塘的大部分都属于未开发的地区。匆匆往里走,果然游客愈来愈少。然而,走到了一条尘土飞扬的街道前,对面之景还是令我诧异。自然,最易感物伤怀;矫情,只是强作姿态。
  犹如一道神奇的分割符号,热闹与平和,欢腾与安宁,毫不留情地鲜明凸显出来。怪不得人称之前的开发地段是“老苏州的缩影”,当真是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大手笔挥就而成,而眼前所见就像是用最经济的手法随意仿成的狂草。
  这是真正的居民区,清一色的石头小屋,颜色很是单调。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在这个既没有精美木雕也没有漂亮砖瓦的地方,却有一丝与古人千载共语之感。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我看见河心乌篷船缓缓移动了起来,听见往来人们的吆喝嬉笑声,千年光景流于眼前一瞬。
  老街上有许多卖长沙臭豆腐的,不同于浙江绍兴的软糯,而是煎成硬硬的黑色干块。拌料极其讲究,辣的咸的相互协调又能吃出各种味道来,这是山塘街特有的艺术。若不是游客来食,居民都很少抬头张望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家生计不同,生活节奏不同,整条街却因着这些不同和谐相处,如同和而不同的君子。我原本有些奇怪,这本应是柔情之地,这里的人却喜食这种硬气的豆腐。面对着这不变的居民小楼,以及这街上时常变化的人群,南来北往,南腔北调,却在一条街上呈现出不同的口味和情怀,我的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山塘街,本就是依傍河水而来。河水沿着河堤的走向,蜿蜒七里,想来就是老子所讲的“水利万物而无争”。而这些民居在新和旧的长路上,不疾不缓地走着,正是合乎自然之道了。
  邂逅山塘街,沿着河道体悟天道,姑苏的味道真是妙处难与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