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树

期次:2016年第12期    作者:●93届校友蒋忠友   查看:32

  依着石湖水、傍着上方山而建的那一群楼宇,就是我曾经的大学校园。校园宽广,遍植花木,春天的甘露一降、迷雾一布,高高低低的树上,团团簇簇的嫣红姹紫,就仿佛从魔术大师的烟幕中露出了端倪。看啊,百花仙子的色相次递展开:桃花、玉兰、樱花、海棠、杜鹃、茶花、合欢……校园就是一个四季花期不断的植物园。
  我就在这植物园般的校园里学习了四年,之后又工作了十年。离开校园已有十多年了,现在每每想来、也是最难忘的,还是那些郁郁葱葱、花花绿绿的树。早些年毕业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来电时,我总是兴奋地告诉他们:宿舍旁边香樟树长得又高又密,走在树下抬头看不见蓝天了;师陶园中栀子花今年开得异常多,隔着高高的围墙都能闻得到那浓郁的香味;水塔因校园改造拆掉了,但边上那片棕榈林还坚守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有了这些树的存在,校园就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灿烂地照耀着,迎着阳光看去,片片鸡爪槭恰似红枫逼人眼目,让你倾心;成排成排的水杉、冬青和珊瑚树依然保持着青翠欲滴的绿色容颜,叫人着迷;乌桕的紫红色叶片高挂树梢,像簇簇火焰在风中跳跃,惹人喜爱;银杏树黄叶、绿叶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交相辉映,使得树下的行者叹为观止……每一次从幽静的教学楼走向热闹的学生宿舍,缓缓地从九曲桥穿过去,扑入你眼帘的是,池塘边笼着青烟的柳条还在风中尽情地摇曳着身姿,假山后萧萧竹林与高处的红、黄、绿叶演绎成一个五彩斑斓的“彩叶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大学生活哪里有冬天……校园内是树的世界,校园外更是树的海洋。上方山那时还未列入国家森林公园,没有围墙,敞开怀抱随时欢迎我们上山。山上都是松树,但我们却喜爱藏在松树间的几棵枇杷树、杨梅树……那时候囊中羞涩,这些野生的果实可以补充维C,着实让我们嘴馋。梅湾村因梅树得名,但我们上学的时候梅树渐少,桃树却弥漫着整个山坞。春天的桃花开得那个鲜艳,年轻的人们怀着找寻的意趣,喜欢一头钻进桃林,半天也不能走出来。石湖佳山水的花光树影,更是吸引着我们互相期盼的眼神。周末信步走上越堤,最爱那柳树随风起舞,舒展着长发和衣裙,临水抚波,低吟浅唱,洋溢着一股勾人魂魄、启人心扉的灵气……就是这些树组成了校园内外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最炫的那道风景线还是学生自己,甚至可以说,大学生们也是“树”的一种。他们三三两两漫步在林间讨论、或独自一人坐在树下安静地读书,就是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看着这些画面,心里油然而生一首老歌的旋律:“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些生动活泼的画面多了,便造就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大学城。还记得那时大学校报第三版是学生生活版,刊登的内容是大学生写、写大学生,版面名称叫什么,几个编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最后都同意取名“青春林”,真是格外的贴切和形象。刊头三个字还是我书写的,必须是生动活泼的行草体,竟一直用到了今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大学生读书学习比作树,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大体上可以说:树根,相当于知识准备;树干,相当于攻读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而枝叶和果实呢,当然就是知识面或者学业成果啦。这是一幅树的简图,任何人都可以将它画出来,但这一棵棵“学习树”、“学问树”却极其传神地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根系发达,做好知识储备;树干专一,明确发展方向;枝繁叶茂,结出累累果实。地下的根系越发达,汲取营养的面积和领域越大,就越能汲取到更多的营养,使自己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对一棵树来说,根伸得有多远,树干就有多高,树冠就有多大;对学生来说也是这样,必须尽可能地延展自己的根系,力争储备足够多的知识。从数量上看,与树根的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树干的少。也就是说,树根一定要多,而树干则要少,甚至可以说树干具有唯一性。正是这无数条根同时供应这一条树干,才使其在充沛营养的支持下迅速生长起来,并一往无前,越来越高大,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形成枝繁叶茂、花美果丰的喜人局面。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专业应该是专一的,甚至在同一个专业里还应该有更专一性的研究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储备聚焦于一处,起到爆发性的作用,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
  哦,那一群楼宇,那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一个朴素的道理,那一片生动活泼的“青春林”……